2012年12月8日 星期六

干你屁事

一種幾近歧視的分類,彷彿印度的種姓制度再現

上圖是國民健康局為了調查中小學生口腔衛生狀況所製作的問卷調查的其中一個問題。
這問卷的設計用一種武斷、或者可以說幾近歧視的分類分式將職業分為六大類別:
  1. 非技術性人員,這包括了漁夫、工廠工人、家庭主婦等職業,甚至還有舞女或酒女(Are you serious?) 
  2. 技術性人員,包括了水電工、司機、廚師、理髮師等的職業。
  3. 半專業人員,包括了縣市議員、警察、消防隊員、演藝人員、護士等職業。
  4. 專業人員,包括了老師、法官、律師、經理、作家、畫家、記者等職業。
  5. 高級專業人員 ,包括了教授、醫師、大法官、科學家、特任或簡任公務人員、立法委員、董事長、總經理、將級軍官等。
  6. 其他,請註明___
第一眼看到這份問卷調查,
我會以為這是人家惡搞開玩笑所設計出來的問題,
而且立刻讓我聯想到印度的種姓制度。
但如果這樣子的一個問卷設計是出自於現代21世紀的國家單位,
而且還可以順利通過層層審查而發給全國的中小學,
真的不得不感嘆我們的社會價值觀已扭曲成這付德性。
不然就是還有一種可能性:
設計以及審核這份問卷調查的人就是特任或簡任公務人員,
也就是所謂的高級專業人員。
他們想讓社會大眾了解他們是辛苦的通過層層的考試與升等才能爬到現在的位置;
為了突顯自己是多麼的不凡,
社會地位至少也要與醫師、大法官、董事長等同個level才行。

先不管把他們是如何定義哪個職業屬於哪個類別;
也不管這樣分類合不合理,
真的很好奇他們是如何定義什麼是技術性?
什麼是專業?
什麼又是所謂的高級專業人員(高級這兩個字非常令人感冒)?

國民健康局宣稱這樣的分類只是方便分組分析,
並沒有職業歧視或階級歧視的意思。
但是,
「高級」這兩個字就帶有強烈的比較意味;
國民健康局的解釋很難讓社會大眾接受。

對我們而言,
職業不應該被武斷的被歸類為是技術性或者是專業性;
應該這樣說,
只要用心做,並做得好,
任何職業都可以變成是一種專業。
相對的,
若你對工作的態度是抱持著敷衍了事的態度,
那即使你的職業是醫師或立法委員等所謂的高級專業人員,
對不起,
專業這兩個字跟你沒關係(更遑論高級這兩個字)。

分享一個故事給大家。
媽媽的朋友的一個姐姐之前在乾洗店從事專門燙衣服的工作。
很不幸的,
若以國民健康局的職業分類來看,
這阿姨可能是屬於所謂的非技術性人員。
但是這阿姨燙衣服技術之高超讓許多百貨公司的專櫃都指定要她來燙熨店裡的衣服;
每天要燙的衣服多到處理不完。
由於幫許多日系品牌燙熨過衣服,
阿姨的名聲也漸漸傳到日本去,
甚至有品牌幫她報名了一項燙衣服比賽。
阿姨也順利擊敗日本的各方好手奪下冠軍,
阿姨也因此獲得一個日本成衣企業的青睞,
給予她一份指導員工燙熨衣服的工作。
最後阿姨也因為她的燙衣服專業順利拿到日本國籍,
目前在日本定居。

任何職業都可以是一項專業,
端看你用什麼態度看待它。

但是只能說長久以來,
台灣的社會價值觀都已被扭曲;
職業歧視以及階級歧視都已在我們的社會根深柢固。
之前也曾經看到朋友分享一個故事:


「媽媽,那個叔叔身上好髒!我不要靠近他。」這是我朋友去機車行換機油的時候,
聽到一個約六歲的妹妹說的,
其實小孩什麼都不懂
我不怪她。
我怪的是她媽,
因為她媽對她說了一句話,
深深的傷害師父的心和夢想:
「妳以後要努力用功讀書!不然就要做苦工,出勞力,全身髒髒臭臭的,很噁心。」 
其實師父很難過,他正眼都不敢看妹妹一眼。 行行出狀元,
他的身手很靈活,
態度也很和善,
媽媽教導孩子不要成為「身體髒的人」而去讀書,
真的能讀得開心有意義嗎?
我反而是怕妹妹的心被她媽媽害到更髒。 她們走了以後,
老闆才悻悻然的笑著說:
「我只是喜歡機車,總覺得和它有緣,大家都反對我做黑手,可是我賺了一家店,孩子也都大學了沒有學貸。我以為做什麼事只要有用心,就會被人看得起,可是我錯了,這個社會錯了。」
後來他俐落的換完我的機油,
默默的指著牆上裱起來的一張證書,
上面寫著: 
「台灣大學機械工程研究所畢業證書」

我們無法證明這個故事的真實性與否,
但是我們無法否認在我們這個社會上,
真的有不少的父母都會這樣教導自己的小孩子,
包括我們這一輩的父母親都是這樣教導我們的。
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在我們父母親那個年代,
教育是奢侈的。
許多爸爸媽媽都是中小學畢業便外出工作打拼了,
能真的唸到大學除了是真的很會唸書,
不然就是家裡經濟狀況優渥可以供孩子繼續升學。
而這些能順利完成高等教育的,

後來也都成為我們國家或許多企業的管理者。
經歷這樣年代的父母親,
自然也會希望自己的小孩子能夠不要像他們一樣辛苦工作,
最好能夠唸到大學畢業求得一份好的工作,
就像他們那個年代的大學畢業生一樣。
但是時代在改變,
以前的大學錄取率是只有兩成到三成,
現在是只要有考試就有學校唸。
物以稀為貴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當滿街都是大學畢業生,
沒有人會因為手上有一張文憑而變得比較吃香;
很簡單,
因為大家都有。
在這樣的社會結構轉變下,
反而是我們爸媽那一代所謂的賺辛苦錢的行業變得比較珍貴了;
因為沒有人要去學黑手、
沒有人要進工廠當學徒、
也沒有人要進工地抬水泥。
不論是在台灣或者是在大陸,
都可以常常聽到工廠高薪招工仍是招不到人的情況發生,
這倒不是現在年輕人不願意吃苦,
只是很多人會認為進工廠當工人或學徒是大才小用(我可是堂堂大學畢業生耶!); 
或是職業抬頭聽起來不夠好聽,
而不願低就。
這也是許多技職學校出來的學生能比一般普通大學畢業生更受企業青睞的原因,
因為這些人他們一出社會就有一技之長在身;
他們也很願意從事別人所謂的低就。

再舉個例。
我親弟弟(76年次)是高職餐飲管理科畢業。
他的很多同學高職畢業後便出社會去出社會當學徒,
現在他的那些同學們有的已經出師,
有些甚至已經開店當老闆月入十多萬;
目前我聽到他的同學中薪水最低的都還有五萬多,
打趴一大群大學畢業生以及碩士。
我們不是鼓勵用薪水的高低來衡量工作的優劣,
但是若是還抱有要唸書才能賺大錢的想法。
嗯…
請再思考一下。
大學學歷早不再是一張通往優渥生活的車票。
這時就又會令人想到一段發人省思的話:

文憑不過是一張車票;
碩士是高鐵,
大學是自強號,
專科是普通車,
高中是站票。,
到站後下車找工作才發現,
老闆不關心你是怎麼來的,
只關心你會做什麼。

以前我們爸媽那一代所從事的工作是無法選擇的;
為了生計,
再辛苦的工作也得咬著牙去作。
很多爸爸媽媽就是靠著那問卷調查中所謂的非技術人員或技術人員的工作類型把一個家庭支撐起來,
也撐起了台灣的經濟發展。
但是現在的我們生活變得優渥了,
比起父母親他們,
我們應該更有時間也有能力去思考人生的方向選擇。
但是很不幸的,
我們似乎比我們的父母親都還更沒選擇的權利。
只因大家都有一張文憑,
我沒有就是不如人。
大家都沒有去思考,
這張文憑真的是我們所需要的嗎?

希望現在還在唸書,
不論是為自己唸還是被父母親逼著唸的,
都能盡早想通這個問題。
若早已確認自己的熱情所在,
盡早投入吧!
喜歡機車,
就去當機車行當學徒吧!
對鞋子有興趣,
何不就趕緊進入一間鞋廠從學徒作起呢?
對攝影有熱情,
何苦還要花四年硬著頭皮把沒有興趣的電機系讀完(請一定要去看三個傻瓜這部印度電影)?
不要管社會怎樣看待你的職業,
努力把熱情轉換技術再升級為專業。
然後請記得,
假如以後你的小孩如果也拿到一份類似的問卷調查問你的職業類別為何時,
請在第六項類別的「其他」這一欄打勾,
然後後面的請註明便給它寫上 :

干你屁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