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也在文章中提示我們將會使用天然的染布方法-藍染。
會認識藍染這個傳統的天然染布技術,
其實是因為這兩三年來,
不斷的從日本雜誌中看到藍染的產品。
而藍染的產品真是五花八門,
從圍巾、帽子、外套、襯衫、T-shirt等。
而在日本,藍染是一種專門的技藝,
藍染的師傅都要經歷一段時間的修練才可以晉升為職人。
因此一直以為藍染是日本獨有的染布技術。
在日本,藍染是一種專業 photo from Free & Easy , April 2011 |
日本雜誌中常見的藍染商品 photo from Free & Easy , April 2011 |
Brain Whitehead,由於熱愛日本的藍染技藝而移居日本的加拿大籍藍染職人 photo from Free & Easy , April 2011 |
也存在藍染這種天然染布技藝。
其實在世界各地都流傳著用藍染植物來染布的傳統。
早在三千多年以前的中國就有用生鮮藍草來染布的歷史記載。
我們常聽到的一句成語「青出於藍」,
其實就是指染布的青色染液是由藍草所提煉出來的,
但卻比藍草的顏色還要深色許多。
所以我們就用「青出於藍」來比喻學生的成就超過老師或是後人勝過前人。
還有一個在我們日常生活已不可缺少的東西也和藍染有關,
那就是牛仔褲。
最早期的牛仔褲是19世紀中,
Levi's的創辦人Levi Strauss用耐磨的帆布來製造給礦工們穿的褲子。
Levi Strauss和第一條有鉚釘專利的Levi's帆布牛仔褲 photo from levisguide.com |
其實是有一次Levi Strauss使用了義大利水手們身上穿的藍色布料來生產褲子,
這種藍色的布料其實是用一種用藍染的紗所織成的斜紋布,
這藍色的工作褲受到了當時礦工們的歡迎,
而這樣的設定也就一直流傳百餘年,
才有今日的藍色牛仔褲。
只是到了近代,
由於化學染的成本遠低於天然藍染,
化學染也就慢慢的取代了天然藍染。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牛仔褲多是化學染的布所製成的。
某些少數品牌仍會標榜他們的牛仔褲是natural indigo dyed,
那便表示這牛仔褲是使用天然藍染所製成的,
當然其造價也非常的不親民。
回歸到我們的主題。
為什麼我們會想要使用天然藍染?
最主要的原因當然還是天然藍染是原料是取自於天然的原料藍草;
染液的製造過程中也不添加化學原料,
而是使用了酒、麥芽糖以及石灰等的傳統素材來培養染液。
這樣著重天然的特性非常符合我們的需求。
加上天然藍染所染成的布顏色飽滿溫潤,
長時間使用後所產生的退色效果更是迷人。
當我們在構思Project Leftover時,
無意間得知在台灣就可以找到天然藍染的工坊,
心想這樣的天然染布技藝搞不好可以使用在Project Leftover上。
馬上上網作調查,
果然收獲不少。
其實在台灣北中南三地都有在製造天然藍染的工坊,
而且各地的作法以及使用的植物各有不同。
由於地緣之便,
我們決定便決定要去一趟新北市三峽,
來趟藍染之旅。
三角湧老街一隅 |
由於位於大漢溪、三峽河、以及橫溪三河的匯流之口,
因此古名稱作「三角湧」。
也由於這樣的交通地利之便,
自古便已出口茶、樟腦以及染布聞名而繁華一時。
但是和台灣其他老街一樣,
繁榮總有風華落漠的一天。
賴以生計的產業一旦消失,
老街通常有兩種命運:
一是慢慢的在歷史的巨輪中被遺忘;
二便是依靠著過去繁華的舊衣來吸引一些思古懷舊的觀光客們前來探幽過往的美好,
城鎮也通常便因此又繁榮了起來,
只是這次賴以生計的產業變成了觀光業。
很幸運的,
三峽便是屬於上述第二種的老街。
更幸運的是,
有一群默默付出的人們將三峽的傳統產業給保留下來,
讓我們到今日都還可以體驗到天然藍染的美麗。
三峽擁有許多專門藍染的工作室。
這次我們去的是位於三峽歷史文物館隔壁的「三峽藍染工坊」。
不為什麼,
就因為網路上找到的資訊多以這家為主。
這間工坊不僅有體驗藍染DIY教學,
也有提供染布的服務。
Project Leftover的概念就是要結合製鞋剩下的材料、有瑕疵的皮料,
以及一些天然無害的素材,
並將這些搜集來的素材變成一項產品。
其中我們要找的一項材料是「有機棉帆布」。
至於為什麼要堅持使用「有機棉」,
當然是為了我們的大自然。
(日後會再寫一篇文章有關於有機棉以及我們採購有機棉帆布時所遭遇到的挫折)
我們打算將無農藥生長的有機棉花所織成的帆布,
與天然無化學成分的藍染結合,
這個產品所呈現的是一個我們對自然環境「尊敬」的態度。
帶著帆布前往三峽的路上,
心中一直壓不住那股既強烈又令人感到熟悉的期待感。
一方面是迫不及待能夠體驗藍染這項之前只能在日本雜誌上看到的傳統染布技藝;
二方面是非常期待能看到藍染之後的布會變成怎樣。
這樣子的期待感在過去一年多來,
我們已經體會了好多次。
每次將我們辛苦找來的材料送去給鞋廠時,
也都會經歷相同的期待感,
因為我們都會等不及想趕快看到成品。
看到成品那一瞬間的感動也是讓我們無怨無悔投入生產的主要動力。
就在一路上樂烈期盼的心情中,
我們到了目的地。
「三峽藍染工坊」不難找,
就位於中山路上三峽歷史文物館的隔壁巷子中。
三峽歷史文物館 |
三峽藍染工坊 |
就是今日的目的地。
走進工坊中,
櫃台後有兩位老師,
一男一女,
他們身上都穿著藍染所製成的上衣,
男老師頭上還綁著藍染的頭巾,
看起來非常專業。
但最吸引我們目光的是他們的手指以及指甲上那一塊塊藍色的痕跡。
這些藍色的痕跡不僅僅是染料經年累月刻留在他們肌膚上的印記,
也是一種勳章:
一種為他們保存傳統技藝所付出的歲月與努力所授與給他們的勳章。
看到他們手上的藍色痕跡,
心中不由得對眼前這二位職人肅然起敬。
在拿出我們所帶來的布以及表達我們的來意後,
其中那位女老師摸了摸我們的布,
便搖搖頭說:「不行,這布染不了。」
今天來就是一心一意要把這塊布染好,
這一句話真的就猶如一盆冷水澆熄我心中熊熊烈火。
「為什麼?」我幾乎在沒有任何思考下便脫口而出。
「新織好的布都會在表面上膠,讓布比較挺。你們帶來的這塊布還沒有脫膠,染料是上不去的。就算現在染了,色勞度也會非常的差,很容易掉色。」女老師耐心的解釋。
聽完老師的說明後,
我們不僅感到十分失望,
也為自己的天真與無知感到羞愧。
「那我們現在應該怎麼做呢?」
「我是建議你們回家先用熱水把布給洗過,把布表面的漿去掉之後,再來染布。」老師如此建議。
這就代表我們今天是無法把布給染好了。
看著我們失望的神情,
一旁的男老師便開口了:「既然都來了,就來體驗一下我們的DIY吧!」
所謂的藍染DIY體驗,
就是使用工坊所提供的材料來自行藍染。
而在染布前,
可先將白布透過不同的折法與綑綁,
在染布的過程中,
讓白布的某些部位吃不到染料。
染完布之後,
把布解開張開,
根據綁法的不同,
便會有各式各樣的花紋圖樣產生。
而工坊所提供的材料包括了小手帕、大方巾以及T-shirt等,
價格則是跟據所選的材料而有所不同。
我們心想既然都來了,
不做白不做。
Betty和我都選了大方巾(NTD $200/each)。
選好材料後,
女老師便把我們帶進DIY教室中。
一到教室中便看到牆上掛了許多染好的圖案樣本,
桌上的籃子中擺著許多很像冰棒棍的木棍以及橡皮筋,
這些木棍以及橡皮筋都被染料給染成藍色。
各式各樣的圖案呈現 |
綑綁用的器具都被染液給染色了 |
選個位置就定位後老師便開始上課。
我們所要學的就是使用各種不同的綁法讓染布後有各種不同的圖案產生。
因為其實還有一些其他更進階的圖案產生方式,
例如用融掉的蠟在布上作畫,
畫完之後再把布染色。
有蠟的部位因為吃不到染料,
因此布染完之後,
之前上蠟的部位還會是白色的,
其餘的部位則全被染成藍色,
透過這樣的方式來染出圖案。
今天我們就只是學習用綑綁的方式來染出各式圖案。
綑綁的方式千變萬化,
隨便綁染出來的效果都很不錯。
即使每一次綑綁的方式一樣,
染出來所呈現的效果卻每次都不一樣。
這也是手工DIY染布的醍醐味所在:
老師雖然可以教導我們什麼樣的折法與綁法會出現什麼樣的圖案,
但在還沒有把綁好的布打開前,
我們永遠無法確定圖案會怎樣呈現在我們眼前。
千變萬化的藍染圖案設計 Photo from 新北市文化局 |
再來就是我們自行發揮想像力的時候啦。
當然我們可以自己天馬行空的想怎麼綁就怎麼綁,
但如果我們心中有個想作的圖案,
我們也可以請教老師要如何把心中的圖案給呈現出來。
Betty和我就是這樣子。
我們都有想要的圖案,
老師便指導我們折法與綁法。
一番努力後,
終於完成了。
再來就是進染房染布了。
綑綁布料中 |
Betty的作品 |
我的傑作 |
去染房前老師先發給我們各一對吃手扒雞用的塑膠手套,
以保護我們的手不被染料染色。
但事後證明這種手套安慰成份居多,
因為使用不久便會發現手套破洞了,
手最後還是被染液染色。
走到染房馬上可看到五個很像小時候阿嬤家看到的那種大米缸。
很明顯的,
裡頭裝的絕對不是米,
而是用藍草所製成的染液。
五座染缸 |
三峽藍染所使用的藍草為「馬藍」,
又俗稱「大青」。
這就是馬藍,拍攝自三峽藍染工坊的中庭 |
老師挑了其中一缸,
打開木板蓋說:
「就用這一缸吧!」
木板蓋一被拿走,
出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缸靛藍色的染液,
周圍靠近缸壁的部位有一圈泡泡浮著。
老師說這證明了染液是有生命的,
泡泡便是由於染液在呼吸所產生的。
老師說染液是有生命的 |
便馬上聞到染料特殊的味道;
很像葉子腐爛的味道但又帶有一點酒味。
談不上好聞,
但也不能說是臭。
總之很難形容這味道,
有機會來三峽,
親自來體驗就能了解了。
缸上還掛著一個類似洗衣籃的塑膠簍子,
其作用應該是預防在染布的過程中布料掉落到缸底。
因為缸還蠻深的,
布料一旦掉落到缸底,
就必須整條手臂伸進染缸裡徒手撈布。
染布的過程必須將整個布料維持在染液中,
不能讓布料超出染液的水平面,
然後不停用手在染液中搓揉布料各個部位,
用意在於讓染液能均勻上色。
這個步驟不能偷工減料,
這樣染出來的布才不會有些部位顏色比較深而有些部位比較淺。
而且要注意在搓揉的過程中,
不要把之前綑綁固定的橡皮筋及木棒給弄鬆了。
搓揉上色中 |
上色過程中盡量把布料保持在染液裡,不要與空氣接觸 |
由於在染布前手上的手錶戒指都必須脫掉,
雙手都在染缸中的我們也沒有多餘的手可以拿手機出來計時,
老師便說你們在心中默數從一數到一百八就可以了。
雙手伴著隨口裡發出的數秒聲有節奏的仔細搓揉,
終於數完一百八,
把布從染缸中拿出,
看到原本白色的布料真的被染色了。
只是…
「咦?怎麼會是綠色的?」
這時老師要我們盡可能的將布上的染液給擰乾,
並讓布料的每一個部位都要接觸到空氣。
擰得越乾,
「氧化」的速度就越快。
原來,
所謂的藍染是就是藍草所提鍊出染液(綠色的)在和空氣接觸後,
便會慢慢氧化成藍色。
聽起來很不可思議,
但在我們把擰乾布料的過程中,
真的就看到布料從剛從染缸拿出來時的綠色,
慢慢變成藍綠色,
接著就真的全變成藍色的。
在驚嘆藍染的神奇的同時,
我們也讚嘆老祖宗的智慧。
到底是什麼樣的情況下,
老祖宗發現藍草可以提鍊出染液來染布。
真是太利害了!
老師這時提醒我們,
氧化的過程中要注意那些部位顏色比較淺,
等等在進行第二次染的過程中便要特別搓揉那些部位,
讓那些部位多吃點染液。
一樣的染布搓揉(三分鐘)以及擰乾氧化這些步驟總共要進行三次,
這樣子色牢度會較佳。
當發現布料都氧化成藍色時,
就可以進行第二次染了。
等到所有步驟都進行了三次,
就是開獎的時刻了。
把綑在布料上的橡皮筋以及木棒都取下,
把布料整個張開的那一剎那,
心中只有一個字:
「WOW!」
之前被綁住的部位由於沒吃到染液,
還保留布料原本的白,
和其他被染成藍色的部位,
一藍一白的對比把圖案呈現在我們的眼前。
水喔! |
Nice! |
「唉呦,妳的圖案還蠻好看的喔!」當Betty把她的作品張開時,我對她說。
「你的也不錯耶!」Betty也對我說。
在還沒把布料打開之前,
我們都不知道彼此設計了什麼圖案。
在看到自己和對方的作品後,
都不禁覺得彼此都還蠻有天份的。
呵呵…
當我們兩的臉上都掛著笑容,
看著晾在曬衣繩上的兩塊美麗的藍染作品時,
心中真是有著濃濃的滿足感與成就感,
這就是藍染的醍醐味吧。
很有成就感 :-) |
回去之後要陰乾一個禮拜,
切勿日曬,
因為日曬會加速藍染的退色。
接著用白醋水浸泡定色,
晾乾後便可使用。
和老師們約好兩天後會再來報到,
因為下次我們會先將帆布清洗脫漿後,
再帶來藍染。
在回家的路上,
我們討論著今天的藍染之旅所帶給我們的驚喜與快樂,
我們都認為我們真的很幸運,
我們的工作讓我們有機會體驗到像藍染這樣的傳統技藝,
並運用在我們的產品上;
還可以接觸到各行各業的職人們,
看他們義無反顧的投入自己的心血與青春在一項專業中。
我們也深深體會到:
這樣的熱情是會被傳染的!
雖然是回家的路上,
但我們卻帶著滿滿的動力。
Simple Sample Shoes: 【三峽藍染】The Utility Bag 製成part I >>>>> Download Now
回覆刪除>>>>> Download Full
Simple Sample Shoes: 【三峽藍染】The Utility Bag 製成part I >>>>> Download LINK
>>>>> Download Now
Simple Sample Shoes: 【三峽藍染】The Utility Bag 製成part I >>>>> Download Full
>>>>> Download LINK